公平?咖啡?

June 2, 2009

現在很多時買咖啡,都會見到一個”fair-trade”(公平咖啡)標籤。話說種稙咖啡豆的農民生活都很苦。原因之一是部分農民都在是在咖啡園幫園主打工而園主只給可恥的工錢。另一原因是為咖啡豆的賣價都給大採購商壓得很低。所以很多年前便有一班熱心人組成了一個公平貿易組織。他們會為咖啡豆農組織合作社,同時透過宣傳及遊說各大連鎖超市,用比市價較高的價錢向豆農購買咖啡豆,從而幫豆農改善生活。所有附合這個組織要求的咖啡都會有一個”fair-trade”標籤。當然這些咖啡都會賣得比較貴。由于改善人權在歐美是很有市場的,所以這些貴一點的咖啡的銷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究竟最後農民有幾多得益呢?
根據自由市場理論,市場價都會反映實際市場供應。市價升人們便增加生產,反之亦然,直到市場達至平衡。但種咖啡樹是要3-5年才會有收成的。所以今天如果需求增加以致市價大升令豆農一窩蜂大種咖啡樹的話。三幾年後新咖啡樹開始有收成的時候,市場價便會隨供應急增而大瀉。那麼農民的投資便血本無歸了。但有了”fair-trade”保証最低採購價每磅 USD1.26 後,農民便不會有市價比成本低而無飯吃的問題。同時,”fair-trade”的合作社亦會同時給農民開班教導有效的種稙法和提供市場資訊。合作社甚至給農民提供貸款,幫助農民購買新農具,提升農民生活質素。但這個看似美好的計劃有個漏洞,就是人的天性。
當保証價是USD1.26,參加了”fair-trade”的農民為了增加收入,便會生產最便宜,亦即很多時質量最差的咖啡豆。(非”fair-trade”的農民生產的咖啡豆賣價,是和質量及品種成正比的)所以買有”fair-trade”標籤的咖啡,絕非品質保証。當然”fair-trade”也不笨,他們的只保証每年向農民買一個特定數量的咖啡。否則,若果農民大量生產這些差的咖啡給”fair-trade”,不用幾年”fair-trade”就要破產。另一方面,”fair-trade”那些人也要吃飯啊。他們要組織合作社,做市場推廣,聘請會計師去認証生產商的採購價,簽發”fair-trade”標籤。基本上衍生了一個採購認証行業。所以”fair-trade”在市價最差時(2003-04)每磅補貼了不過USD0.5-0.6,零售價卻比同樣的咖啡高USD1-2(“fair-trade”標籤每年認証費可要幾萬美元起)。同時,那USD1.26亦不一定全數交到農民手上。因為那採購價是只向合作社買的價錢,但合作社的運作可要成本啊!此外,最低採購價減低了農民種稙其他品種咖啡的意慾。因為中上價咖啡成本比較高,但收成時利潤又未必比種些低質咖啡給”fair-trade”有保障。而那USD1.26已經保持了十年有多,是否表示參與”fair-trade”的農民這十年的生活水平沒有提升過?尤其今日的市價已差不多USD1.2-1.3。
所以這類社會主義式的計劃一般只能帶來有限的好處。而”fair-trade”是否公平,可是見仁見智。

Leave a comment